5月10日-13日,瓮福项目——φ4.25×16m造粒干燥机陆续装车发运出厂。这是制造公司近10年来生产制作的尺寸规格最大、工艺难度最难的圆筒设备。
加班连班保生产
“有活干,心里踏实”。操作工人潘华俊一边擦汗一边说,“加班两月了,多少年没干过这么大的产品,虽然很苦很累,但只要有活干,心里就还是能看到希望”。
在合同签订前的几个月,起重车间任务不饱满,职工跟着着急。但在签下此台产品后,大家的心里一样在打鼓:“技术难度太大,多少年没接触过,流失了一些人,手里的经验也快没了”。
面对工艺复杂、操作人员缺乏的困境,要在有限时间内交付产品,唯一的办法只能紧紧依靠现有的技术工人。起重车间是制作主体,冷作电焊一组人员打破了以往的按部就班,全员“5+2”生产作业模式。大家憋着一股劲儿,拧成一股绳,“干成什么样真没谱儿,但必须得干”。大家顶着压力相互打气。
筒体的外圆加工由矿冶车间负责。年龄55岁、一岗多能的操作工人孙彤民,在矿冶车间5米立车上连续3天加班至深夜11点。由于外圆直径太大,立车刀架不得已延伸至轨道边缘,切削过程中刀架不停抖动,孙彤民一天之内用坏了7把刀。“眼睛都不敢眨”,孙彤民心里七上八上盯着刀杆儿,他挑战了5米立车加工大直径外圆的走刀极限。
群策群力强协同
该项产品组合焊接部分作业强度大,作业量集中,起重车间电焊人员严重不足。制造公司充分做好内部协调,从塔机车间抽调王磊、王子荣、徐永佳等骨干加入制作团队,协同作业。大家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制作过程忙而有序.
公司职能部门全力支持协助。为做好进度跟踪和客户协调,企业管理部副主任周建平多次守在车间作业现场,他不分份内份外,以“老工艺员”的身份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周建平、耿昭富、张艳林等几人先后多次前往外单位,“取经”交流,联系外部协作。
公司领导殷浩多次组织现场办公会,在车间蹲点,了解情况,协调资源,督促进度。
主动作为攻难关
该项产品存在多项技术难题,包括原料选材、筒节拼接、内部结构、装运等多个方面。
产品筒壁选材为爆破复合板,由高碳钢和内附不锈钢特型材复合而成。在筒体外圆的弯形过程中,可能因为复合结构粘合不牢产生脱滑。
筒节拼接方面,一是因为筒体直径较大,二是复合板材形成夹层,在层与层之间的焊缝接口处容易出现焊接缺陷,给后期使用埋下隐患。
内部结构复杂,体现在筒体内壁需要拼装螺旋板,以实现循环给料。但拼装角度和螺旋走向工艺路线简单,仅按图纸资料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一线工人一边识图一边“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一系列技术难题,张艳林带领冷作电焊一组顶着巨大的思想压力,边讨论、边摸索。张安云、王磊等操作人员充分动脑筋、想办法,反复推敲多年积累的焊接经验,大胆尝试,反复实践。他们把筒壁当案板,用粉笔作标记、画焊点,描出螺旋走向;为解决复合板夹层焊接缺陷,需要在筒体连接部位开坡口,他们收集所有经历过的焊接作业利弊经验,分析验证,提出合理建议。
最终,难题一项一项得到解决,产品顺利装车发运。
该项产品的制作完成,对制造公司中大型产品的生产组织能力是一次检验,也体现出了公司职工队伍攻难关、解难题、打硬仗的素质。
能打得了硬仗,就不愁生存。这一次检验,为起重车间下一步阿米巴经营管理增了底气、添了信心。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