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年终于过去了,然而太多的事让人难以忘怀。
对于融资租赁行业来讲,相较于疫情给行业带来的迟滞,永煤控股违约和华晨集团破产带来的后果,恐怕更加令租赁人感到震撼。特别是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风控,更是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以永煤和华晨为代表的违约风险,是融租公司产品设计当中原本就预计到的,拨备可以覆盖的损失?还是产品风控设计的根本思路上出了问题?融资租赁的风控逻辑需要重新思考。
看到一篇网文《网红项目还敢轻易做吗?从永煤违约谈对融资租赁的启示》,其中提到:“做了河南能化的租赁公司有二三十家,风险敞口大的有十几二十亿,少的也有个把亿,这次永煤违约事件,其影响之恶劣,远远超过违约本身”。
情况确实有这么严重吗?小编到中登网简单查询了一下,结果确实不容乐观。截止到目前(年12月20日),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煤控股”),有8笔登记记录,都是融资租赁登记,其中有5笔是初始登记,5家融资租赁公司基本是以国资背景和金融租赁公司为主。
查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能化”)结果显示:有16笔登记记录,其中应收账款3笔,融资租赁13笔。其中融资租赁初始登记8笔,涉及到融资租赁公司6家,除了国资背景的和金融租赁之外,商租的头部企业也赫然在列。
查询豫能化的其他下属企业:河南省煤气(集团)有限公司,融资租赁登记4笔;河南省正龙煤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登记9笔;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融资租赁登记5笔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那么,继违约之后,已宣布破产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汽车”),又涉及到多少融资租赁公司呢?经查询中登网,截至目前(年12月20日),有36笔登记,其中应收账款质押2笔,融资租赁34笔,其中初始登记的融资租赁有20笔,涉及到融资租赁公司13家。涉及到的融资租赁公司主要是国资背景的和金融租赁公司较多,除此之外,另一家近几年快速崛起的商租头部企业也位列其中。
华晨汽车的其他下属企业或者关联公司,涉及到多少融资租赁公司,小编就没有再详细查询了,本文的目的毕竟只是想表明问题的严重性。外部信用评级AAA级别的国企融资租赁项目,上面提到的还只是永煤控股和华晨汽车两家公司,还有青海国投呢?紫光集团呢?
信用中介机构,遇到信用风险,是必然的事情。然而,作为信用中介机构,遇到信用风险,却不知如何是好,这就是问题了。
在《租赁杂谈》的一篇网文《租赁人的劣后地位
参加不上的债委会》中提到:“在现场焦急等待数日终于听闻传出要召开债委会的消息。然而,欣喜不过三秒的租赁民工发现,自己不在被邀请之列,通知要召开的债委会仅限各债权银行参加。”“一堆要债的,在现场蹲了三天,谁也没见上,倒是认识了不少来打探情况的租赁同行。”
在《租赁杂谈》另一篇网文《豫能化,租赁公司的钱两个月前就还不上了》中又说:“债券出事了,还有交易商协会出面约谈,融资租赁逾期这么久了却无人问津。融资租赁公司们,早已习惯了单(su)打(ku)独(wu)斗(men),从来也没有想过:作为可能是各类各级协会数量最多的(类)金融行业之一,也不知道这事咱们的协会们管不管。”
不难想见,这是比较典型的融资租赁公司的应对状态。面对叙做的华晨汽车、永煤控股一类项目,在出了风险以后,诉讼和查封,除了心理安慰,几乎是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的。那么就只剩下寄希望于政府出手相救,祈祷奇迹发生了。
既然是融资租赁,不是还有租赁物吗?
是的,我们不妨看一下租赁物清单:从中登网上看,华晨汽车的租赁物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燥机、起重机、空压机、自动化机器人等汽车车间生产设备”,另一类是:中华牌“H”、“华颂7”商旅车等车辆;
华晨汽车的租赁物从中登网上看,永煤控股的租赁物大体上分为:煤炭生产设备设施,包括井底构筑物和动力设备;以及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设施、设备等。
永煤控股的租赁物这样的租赁物,哪个租赁公司的决策层都能够轻易判断出来,是形式性的,没有多少处置价值,也没有多少处置的机会和可能性。那么,不妨设想一下,一个融资租赁公司的决策会,在决定接受华晨汽车、永煤控股这一类的业务申请时,他们是如何做出同意操作决策的呢?
不外乎:首先肯定这类项目出现风险是小概率事件。因为,业务和风控的尽职调查报告中所罗列的众多优点,以及决策者以往的个人经验,加之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乐观预期等等等等。或者也可以归类为所谓的“国企信仰”和“城投信仰”吧。问题是,以现在融资租赁行业80%以上的售后回租比例来看,这些信仰有错吗?难道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都错了吗?
从华晨汽车、永煤控股这样的风险案例,以及根据小编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了解和理解,对融资租赁的风控逻辑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反思,我认为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融资租赁的风控逻辑就是每个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具体分为3种情况
首先,根据对租赁物的处置能力决策
融资租赁公司或者关联方,对于某一类租赁物(特别是通用性好,二手市场容易变现、价值稳定的租赁物)具有专业的解决能力,比如说,厂商系的融资租赁公司。决策逻辑相对比较简单,只要能够把握租赁物出租过程的风险,则基本认为可以操作。这个原则,我想大家不会有太多的异议,行业内讨论的真租赁,大概也主要是指这一部分吧。
其次、根据对融资租赁项目的处置能力决策
这里强调的是融资租赁项目,而不是设备。这一类业务,例如:光伏电站、风力发电、污水处理、体检中心等等,租赁物虽然明确,但是种类较多,二手市场不发达,单独处置,不宜变现,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如果融资租赁公司具有这些行业的产业背景,操作的项目出现问题后,融资租赁公司或者关联方,具有项目的整体并购和处置能力,可以通过对项目公司整体收购和处置来化解风险。那么,这一类项目的决策逻辑也可以认为是清晰、可行的。
再次,根据客户群的违约概率来决策。
对于某一类型的客户企业,如果出险概率是可以统计和计算的,那么不妨依此作为决策依据。比如说,AAA级央企、国企或者城投公司,虽然近来出现了一些违约事件,但是相较于这一类企业的整体来说,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假设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在千亿以上,单一项目操作额度控制在10亿元以内,如果行业的违约率在1%以内,而公司的经营目标也是违约率控制在1%以内,那么这样的决策逻辑就可以认为是成立的。
对于小微企业客户群,根据行业的特点,区域的特点,在租赁物把握的基础上,也可以按照客户群体的违约率来判断和把握。
当然,上述的违约概率数据都是假设的,具体情况,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根据行业统计和历史操作记录来把握。单笔操作规模也可以根据公司的资产规模来设计。再次强调,操作这类企业的前提是,单笔业务规模与融资租赁公司自身的资产规模要匹配,否则,任何一笔风险都足以令公司破产,那么这个法则,不适用你。
综上,融资租赁风控的逻辑,也不难理解:要么基于对设备的把握,要么基于对项目的把握,如果这两项都把握不了,就要能够把握操作客户群的整体违约概率。
为了避免引起歧义,最后补充一句,上述决策逻辑,并不排斥传统的风险决策方法,即使有了清晰的风控逻辑,仍然要对项目所处的行业、产业,项目自身的情况、团队、财务状况、现金流等等问题做基本的调查和判断。
(本文图片和数字均来源自“中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