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芬兰化学家加多林发现第一个稀土元素钇,到年美国人马林斯克和他的同事在原子反应堆铀废料中分离出最后一个稀土元素钷,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整整用了年时间,才给稀土做出了准确定义:它是镧、铈、镨、钕、铽、钆等17种元素的统称,因为瑞典科学家在提取稀土元素时应用了稀土化合物而得名。
“没有稀土,我们将不再有电视屏幕、电脑硬盘、光纤电缆、数码相机和大多数医疗成像设备,还将告别航天发射和卫星,全球的炼油系统也会停转……”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报道中说。
正因如此,几百年来,世界各国一直在寻找稀土、研究稀土、应用稀土。
年,地质学家丁道衡随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绥远省达尔罕旗发现白云鄂博铁矿。年,丁道衡结束考察后,委托何作霖对白云鄂博矿石进行研究。年,何作霖编著的《绥远白云鄂博稀土类矿物的初步研究》(英文)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第十四卷第二期发表,他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白云鄂博矿物中存在稀土的人,并被誉为“中国稀土矿床之父”。
年,随着第一炉稀土硅铁合金在包钢第二选矿厂出炉,标志着我国稀土工业在包头正式起航。
当年,刚满16岁的杨兴山成为包钢稀土一厂的浮选学徒工。“当时选矿全靠肉眼识别,师傅告诉我,上面有米黄色条纹的矿块是稀土含量较高的,选出的矿块运到选矿车间,没有破碎机,便在水泥地上垫上铁片,用小锤一锤一锤砸,砸成樱桃核大小,再用自制的小型球磨机将矿物磨得更细,然后用筛子筛进浮选机,加入药剂浮选,最终选出的稀土矿物,因为没有干燥机,只能放在炒菜的铁锅里炒干。”回想起初创时的艰苦岁月,杨兴山记忆犹新。
年,中央从北京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抽调名科技人员支援包头。从此,中国稀土科技在包头诞生。
来自北京钢铁研究院的教授级工程师陈希颖回忆说:“那时,我们对稀土的认知几乎为‘零’,很多技术问题都是边学习、边交流、边攻破。”
就这样,中国第一代“稀土人”用短短20年时间,先后攻克了白云鄂博矿中稀土的选矿工艺流程、湿法提取工艺流程、火法冶炼工艺流程、稀土在钢铁等领域的应用等多个世界性难题。
年,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精确发射远程火箭;年,我国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以及近几十年多次载人航天的圆满成功,都离不开包头稀土和包头稀土制造。
“到了年,以包钢为首的包头稀土工业已经形成稀土矿石、稀土精矿、氧化稀土、稀土硅铁合金、单一稀土氧化物、单一稀土金属和混合稀土金属生产的完整体系,可生产50多种个规格的产品,并向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出口。”教授级工程师马鹏起介绍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李卫认为,稀土是新材料之母,可广泛应用于军工、电子信息、光学、核工业、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主任池建义坦言,稀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战略元素,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稀土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与稀土元素在工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年,我国第一个以“稀土”命名的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在包头建立,并确立了“一业为主、五业并举,多元联动,整体优化”的产业发展方针,标志着稀土在我国进入了产业发展阶段。
从此,包头成为一座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