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风挡玻璃起雾的问题就开始困扰车主朋友了,每次进入车内,风挡玻璃上就逐渐被一层雾气覆盖,影响视野,尤其是车内人多的时候,起雾现象更严重。
如何除雾呢?当然是打开空调的除雾开关。但是对于如何正确除雾的问题,各方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除雾应该开制冷,有人说开暖风除雾效果更佳。
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要找到答案,首先我们要了解风挡玻璃起雾的真正原因。
风挡玻璃上的雾气实际就是一层细小水滴,与清晨植物叶子上的露水一样。所以风挡玻璃雾气的形成其实就是结露的过程,结露的条件与一个物理量密切相关,那就是露点。当空气遇到低温物体或气流,导致其温度下降到了露点温度,水分就会从空气中凝结出来。
举个例子,冬天我们对着窗户玻璃哈气,玻璃上会立刻起一层雾,这就是因为玻璃已经达到了屋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我们还要了解一点,露点温度不是固定的,它会因为气体温度和相对湿度(家里湿度表显示的湿度)的变化而升高或降低。
还拿刚刚的例子来说,哈气刚从嘴中呼出时的温度就是它的气体温度,哈气中含水蒸气的多少就是它的相对湿度,当这两个物理量发生变化,露点温度就会变化。
比如同样30°C的气体,相对湿度50%时,它的露点温度为18.5°C左右,也就是遇上温度18.5°C以下的玻璃表面就会起雾;相对湿度为20%时,它的露点温度为4.5°C左右,也就是玻璃表面温度低至4.5°C以下才会起雾。
同样,气体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露点温度,相同湿度下,气体温度越高,露点温度越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夏季阴雨天风挡玻璃也会起雾,一方面空气湿度较大,另一方面车内气温和相对湿度会因为乘员的体温和呼气进一步提升,所以露点温度会升高。因此当车内空气遇到温度已经达到露点温度的风挡玻璃时就会起雾。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天凉时车内乘客越多,风挡玻璃起雾越严重。
好了,有了以上知识储备,我们就可以分析今天的关键问题了:空调制冷和暖风哪个除雾效果更好?
我们的答案是:制冷除雾立竿见影,暖风除雾一劳永逸。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对于半自动或全自动汽车空调系统,当你打开风窗除雾开关时,空调制冷会自动启动,并吹向风挡玻璃表面。
这充分体现了厂家设计的意图,利用空调的制冷和除湿效果来除雾。空调除湿实际也是利用结露的原理,因为空调制冷时,蒸发器温度相对较低,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从而达到除湿效果。
因此,当我们打开空调的风挡除雾开关时,首先风挡玻璃处的空气温度会快速下降,其次车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会下降,这都会使露点温度下降,从而不再起雾并快速风干,实现快速除雾。因此空调制冷的除雾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但是利用制冷除雾存在两个弊端
一个是天气本来就凉,制冷会导致车内温度过低引起乘客不适,关掉制冷后雾气又会很快出现。冬天就更要命了,实际上冬天即使开制冷,压缩机通常也不会工作,但吹进的自然风也会令乘客瑟瑟发抖。
另一个是夏季如果长时间开制冷进行风窗除雾,会导致风挡玻璃温度不断降低,最后会达到车外空气的露点温度,我们会发现车内的雾气跑到了风挡玻璃外侧,需要用雨刮刮掉。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有,用空调暖风来除雾!
开暖风除雾的原理实际上是提升风挡玻璃的温度,因为当风挡玻璃表面的温度高于车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就不会再结露了。
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气温越低,过程越长。甚至在刚刚打开暖风时,会造成风挡玻璃起雾更严重,这是由于提升了车内空气温度,露点温度也会上升,更容易结露。
不过,一但风挡玻璃温度上升到露点温度以上,起雾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并且不会反复。
所以,在选择除雾方式时,建议大家因时制宜。比如夏季阴雨天气,气温没那么低,可以考虑用空调制冷,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寒冷天气就更适合用暖风来除雾,但为了避免前期除雾效果差影响行车视野,可以适当开窗让干燥冷空气进来帮助消除雾气。(修车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