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向这一群华农人致敬华南农业大学

三月已过,四月悄至,满园的姹紫嫣红,倏忽间又化为落英缤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又是一年晚春,行走在熟悉的华农校园里,你又是否了解过从前踏过这片土地的人,为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做过怎样的贡献,书写过怎样的故事?从到,从“广东省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业讲习所”到“华南农业大学”,在百年学府华南农业大学发展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为祖国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于此清明之际,让我们共同走近当年那些为华农呕心沥血、辛勤耕作的名师先贤,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追寻历史,致敬先辈

我校是广东本土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最早可追溯到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附属农业讲习所,从那时开始,先辈们就开始了拓荒创业,艰辛办学的过程。在百年发展历史中,无数先辈不畏险阻,坚持保护学校,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才有了我们今日蒸蒸日上的华南农业大学。

创校先驱

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创建人之一唐有恒博士。

唐有恒(—),广东中山唐家村(今属珠海市)人,著名教育家、农业科学家。年考取清朝官费留学美国,获康奈尔大学农科博士学位,于年放弃美国联邦农业部技师职位回国,受两广总督委任为农师,着手筹建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设农业讲习所(今华南农业大学前身)。他亲历亲为,选地购地,多方设法延聘高素质的教师,实行建场与办学同步,使场所如期开办。他积极推广良种,改进农具,制订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并亲自会同教师严格考评学生,使科研、教学、技术推广有序开展,开创了广东近代农业教育和科研的先河。年4月,农林教员讲习所农学科第一期学生毕业时调任中央农林部部员。

邓植仪(—),广东东莞人,著名教育家、土壤学家。年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我校在建国以前的40年历史中,他四度出任农专校长或农学院院长长达21年,为我校的创建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主张农业教育要以振兴中华农业为宗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教育体系。他以诚待人,知人善任,努力建设有各学科带头人的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建立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体制,并且注重学生的专业劳动与技能训练,寓学农爱农务农教育与时间教学环节。此外,他还是我国土壤学科的先驱。

利寅(-年),广东花县人,著名农业化学家、教育家。少年时学八股文,后考入黄埔水师学堂和广雅西学堂,年受公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年学成归国,放弃厅长高官职位而到广东实业司从事技术工作,后与唐有恒一起筹划创办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并任化学、农艺化学首席教授。年冬他被任命为广东省实业部长,但到任不久他认为无一实业能办,问心有愧,辞职回讲习所教书。他于年担任高等农林讲习所所长之后,积极谋划筹建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并于“农专”成立后担任农业化学系首任系主任。年,他又是“农专”改建广东农科大学筹委会的成员和随后筹建广东大学农科学院的筹备委员。他为我校的创建和早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利寅教授毕生从事农业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认真,深得学生景仰,科研成果卓著,论著丰富,多次受到嘉奖。

丁颖(--),广东高州人,著名稻作学家、农业教育家。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我校任教,并从年起两度共15年任中大农学院和华南农学院院长,他的办校和治学风格对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早年主张农业教育的宗旨在于振兴农业、复兴农村和安定农民生活:;建国后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校后来跻身知名大学行列打下基础。他努力促进学校朝着教育中心科研中心的方向发展;身体力行,树立和培养良好学风和严格的教学风格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品质;广为罗致人才,热心扶掖后辈,努力建设一支有各学科带头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他在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和选育良种等多方面建树卓越,成果丰硕。以他为代表的我校老一辈教师群体体现的“笃学明德,躬行践履,建业自强,求精图新”精神,是百年华农的精神瑰宝。

钟荣光(—),广东中山人,清代举人,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年起任格致书院汉文总教习、岭南学堂教务长、岭南学校监督(校长)。年,在学校董事局里的美国人不赞成的情况下,他组织华人董事会自筹经费创办岭南农科大学,任校长;进而经多方努力,终于年从美国教会人员手中收回了岭南大学教育权,并连续十年担任校长。他早年加入兴中会,奉行“三民主义”,主张教育救国,主动适应华侨的特点和需求,把美国人原定办小型纹理单科性大学,拓展壮大成为重点培养使用科学人才的多科性大学,深受广大华侨的欢迎。他四处奔波,广泛联络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侨胞,一次次为岭南大学募捐筹集办学资金。他廉洁奉公,以诚待人,合作共事,深得朋友、同事和学生的赞扬和敬仰。

弦歌不缀,薪火相传

在过去的时代,生活条件不如今日优越,科学技术也不够发达,我校的先师们却是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努力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兢兢业业地做好学问研究,可谓扎根于大地,投身于科研。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岁月,都播撒在了广阔深厚的土壤里,书写在代代传承的学术史册中,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农林科研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科创始人

陈焕镛(—),著名植物学家。年于美国哈佛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年起任中山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创办农林植物研究所和华南第一个植物标本室。他是著名植物学家,发现植物新属十个、新种逾百种,其中木兰科的孑遗树种“观光木属”和裸子植物“银杉属”,学术贡献重大。他还是我国创建自然保护区的首倡者之一,并于年领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建立了鼎湖山树木园自然保护区。他曾被选为国际植物学会分类学执行委员、命名法规小组副主席。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张巨伯(—),广东鹤山县人,农业教育家、我国昆虫学科奠基人之一。从小在日本、墨西哥和美国读书,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年后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院长。他毕生致力于我国昆虫学科的发展,早年设立田野实验室,开创田间研究害虫及其防治的先河,开办治虫人员养成所,推广应用昆虫浅说图说,出版通俗读物,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年出任院长,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于抗战胜利后扩建了病虫害系。他造诣专深,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虚怀若谷。年,他倡议组织“六足学会”,(后改称中华昆虫学会)并被选为会长,成为我国昆虫学科学术团体的创始人。

莫强(—),广东广州市人,教授,著名茶学家,我校茶学学科奠基人。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年后在我校任教,曾任经作教研室主任,农学系副主任。他在茶学栽培、茶业制造和农业产品加工等学科学术造诣深厚。早年,他将经作学中仅占小小章节的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开创为一门主课,编写《茶树栽培》、《茶叶技术专题讲座》等教材。创立茶叶教研室,亲任主任,积极罗致人才,扶植后辈。年起筹建茶学本科专业,于年获准招生。后人在他开创的学科基础上,又建立了茶学硕士,博士学科点,相机招生。年成立广东省茶叶学会,任首届和第二届理事长。年创办《广东茶叶》期刊,并任主编。曾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广东茶叶》副主编,著有《茶叶制造》、《野生资源从化白毫》、《茶树育种》、《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教材。从国内外引进茶树良种和先进制茶机械设备,精心改进和提高其工艺水平,使石牌红茶名声大振,香飘国内外。

赵善欢(-),广东高要人,著名属虫学家。年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后被选送赴美国深造,年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华南农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在水稻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有机合成杀虫剂、植物质杀虫剂、昆虫毒理学、害虫不育与昆虫激素等方面,成果斐然,造以特深。五十年代他与王鉴明等提出水稻田三化螟集团分布的学术观点;六十年代,他率先提出昆虫毒理学与生态学紧密结合的“杀虫剂田间毒理学;八十年代后,他致力研究害虫综合防治与植物质杀虫剂,提出以昆虫生长发发育抑制剂作为第三代杀虫剂的新概念。这些研究成果对发展我国昆虫科学多有建树。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

庞雄飞(-),广东佛山人,著名昆虫学家。年华南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年奉派留学苏联,学成归来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等职。长期从事昆虫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造诣深厚,成果卓著。发现瓢虫科、赤眼蜂科和缨小蜂科的新种一批,在瓢虫科分类保护利用方面的新见解获国内外同行公认。创立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为有害生物生态控制、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奠定科学基础。提出植物免害工程和植物保护剂概念,开创了植物保护学的全新研究领域。通过对我国南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和环境保护的论证,促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鹏飞(-),广东番禺人,著名林学家、近代农林教育先驱。年毕业于清华学堂,被选送到美国深造,年获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上海暨南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高数司长等,建国后曾任广东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代院长及院长、华南农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沈鹏飞教授早年积极主张并力促广东农业专门学校改办大学,担任中山大学农科主任期间,多方延聘国内外名师,支持创建科研机构和农林场。五、六十年代创办广东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以及任华农林学系主任期间,为林学学科的开拓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是我国早期把技术经济引入林学领城的开拓者之一,晚年仍深入林区开展森林永续利用、水土保持、生态平衡及林业遥感等多项研究。

李沛文(-),广西苍梧人,农业教有家,我国果品贮藏保鲜学科奠基人。年赴美国多所大学深造,年获硕士学位,年回国在岭南大学农学院任教,历任系主任、院长等职,建国后任华南农学院一级教授、副院长。

李沛文教授几十年从事广东柑桔、荔枝等果品远程运输保鲜贮藏以及冷藏水果病害等多项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他在执教和参加领导学校工作的四十多年间,充分发挥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和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我校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年出任岭大农学院院长,在兵荒马乱中坚持办学。建国后,他努力创建我校农产品贮藏加工师资团队和学科、专业。晚年促成我校与美国宾州大学建立学术联系,为我校争取到一笔数量可观的世界银行贷款,并促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我校开办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以及开展农业生态等研究项目。

蒋英(—),江苏昆山县人,著名植物学家、我国现代植物分类学科奠基人之一。年金陵大学毕业后在我校及多所大学任教,建国后任华南农学院一级教授,曾任第五期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蒋英教授热爱祖国,矢志发掘祖国绿色宝藏。从二十年代起就常年到深山野岭采集植物标本,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建国初期调查考察橡胶资源及宜林带,六十年代调查搜集降血压药生产原料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五十多年的研究工作,发现植物新品种个、新属10个、国外植物新种10个,著《中国植物志》二卷,是夹竹桃科等三个科植物分类的国际权威,年被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他教学认真,治学严谨,注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创立“陈列辅导教学法”,以加强教学直观效果。

杨邦杰(—),湖南武冈县人,蚕业学家、华南地区蚕桑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回国后在仲恺农工学校、中大农学院、湖南农业专科学校及蚕丝改良场任教任职,年后任我校教授、蚕桑系主任。他开拓进取,勤奋创业,早年把中大农学院一门蚕桑课程扩展为“蚕桑门”(相当于专业),进而发展为蚕桑系,即使在抗战颠沛流离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保存多个家蚕品种。他执教40多年,在家蚕选育种、地方品种整理和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他率先应用杂交方法培育家蚕良种,应用纯系分离法改良地方品种,先后培育出一批优良蚕种如广东第一批白茧蚕品种等。他为人诚实厚道,待人谦让,勤于职守,忘我工作,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深得同事和学生赞誉。

谢申(—),广东电白人,土壤学家,我国土壤学科奠基人之一。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年由学校选派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深造,年获硕士学位回校,历任教授、研究院土壤学部主任、土化系主任等职。他早年参加土壤调查,足迹遍布广东、云南的山川平原。50年代初,他带领师生进行橡胶宜林地勘察;年积极协助、指导广东省土壤普查工作,派出师生担当全省土壤普查的骨干力量,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国家的表彰。此外,他在红壤的利用与改良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我国土壤学界关于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的讨论中,他坚持真理,力排众议,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我国土壤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谢申教授热爱祖国,爱业敬业,治学严谨,造诣专深,执教六十年,桃李满天下。

林孔湘(—),福建闽侯县人,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年考取公费留学美国亚历根尼大学、康乃尔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年回国后在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岭南大学任教。建国后历任我校教授、植保系系主任等职。

林孔湘教授研究柑桔黄龙病四十多年,为发展柑桔业和植物病毒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力排众议,认定黄龙病的病原是病毒,首创柑桔繁殖材料热处理消毒方法,推行柑桔无病虫栽培技术,在美国加州被以法律形式保证其推广。他和助手们的研究成果,年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居国际同类研究领先地位。林孔湘教授热爱祖国,对科学执着追求,为人正直,治学严谨,赢得世人敬重。

黄昌贤(-),广东汕头市人,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获得农学学士学位,年赴美国深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年,就以应用植物激素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无籽西瓜而轰动美国及欧洲生物学界,获得美国金钥匙奖,并被誉为“无籽西瓜之父”。年正值抗战期间,毅然回国,先后在岭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年后历任华南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兼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等职。

对我国热带、亚热带果树进行研究和资源开发,是黄昌贤执著追求和酷爱的事业。为加速我国热带、亚热带果树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他多年深入调查研究,足迹遍布国内的山川平原,挖掘和积累了丰富的果树资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建立了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室,开展果树资源的搜集、整理、引种和培育工作,从国内外引种优良珍稀果树一百多种,在这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刻苦勤奋,勇于实践,精益求精,为科研事业尽心竭力。

邝荣禄(-)。广东台山人,著名兽医学家和禽病学家。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年获燕京大学学士学位,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到西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随后在中央畜牧实验所工作及任教于中央大学、台湾大学等多所大学,年后,任华南农学院教授和首任畜牧兽医系系主任。

邝荣禄教授是我国现代兽医学科的莫基人之一。早年,他研制兔化牛瘟疫苗,为扑灭全国爆发的牛瘟做出重要贡献。五十年代,他率先主持开展猪喘气病和鸭瘟防治以及兽医X线诊断技术应用研究等,均取得重要成果。他为我校畜牧兽医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创办全国第一个养禽与禽病防治专业和第一个禽病专业硕士点,创办《养禽与禽病防治》杂志,以及筹建广东省家禽研究所和省家禽研究会,等等。他热爱祖国,执着奉献,甘为人梯,严谨治学,立足高远,求真务实,为后辈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梁家勉(-)。广东广州市人,农史学家,我国农史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年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年因其父病故家道中落而辍学,随后任教于高要湖山师范学校、连州中学等,年起在我校从事图书管理及古农史研究,历任图书馆长、教授等职。

他创立我校农业历史文献特藏宝和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创立全国第一个农史专业硕士点,是全国首位该专业的导师。在多年研究工作中,他克服困难,发掘、抢救了农史方面的许多国宝,使我校特藏室从7部古籍发展到拥有6万多册古农书,其中不乏罕本、孤本及外国古籍珍本。他在重要古农书作者、撰期等研究、古代农业资源和动植物志的考证等我国农业科技史研究诸多方面造诣专深,成果卓苦。他毕生淡泊明志,克己奉公,待人诚挚。

蒲蜇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杰出的昆虫学家、中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又于年回中山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抗战胜利后,已是农学院副教授的蒲蜇龙对国民党腐败政权的统治深感不满,为了将来更好地为国效力,他再次踏上求学之路,于年赴美,进入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年11月,新中国的成立使得刚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蒲蜇龙更加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物质待遇,毅然回到中山大学任教,将自己的才华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建设事业。对待国家,他鞠躬尽瘁;对待学术,他严谨治学;对待教育,他呕心沥血,是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以及有着崇高风范的爱国人士。

范怀忠(-),广东惠阳人,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病毒学家。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农学院并留校任教,年获奖学金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深造,年获博士学位回岭南大学任教,历任我校教授、系主任等职,曾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南粤杰出教师等多项荣誉,

范怀忠教授专长于植物细菌病和植物病毒研究,在水稻黄矮病、瘤矮病和番木瓜花叶病、香蕉病毒病等多种病害防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八十年代以后,他带领植物病毒研究室的教师先后完成二十多项研究课题,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植物病毒学理论。他教学认真,深入浅出,善于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他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学识测博,治学严谨,胸怀博大,谦逊随和,广受赞誉。

冯淇辉(-),广东广州人,我国兽医药理学科的奠基人。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年浙江大学研究院,随后任教于岭南大学农学院。年赴荷兰从事科研工作,年获联邦德国汉诺威兽医学院博士学位回国,被聘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冯淇辉教授领导的我校兽医药理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是该学科全国唯一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他在国内创立了兽医药物代谢动力学,促进了我国兽医药理学的发展。他主持、组织5所农科大学进行20种抗菌药物在多种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三次主编《兽医药理学》全国统编教材,多次主办全国兽医药理学和兽医药物代谢动力学培训班,为农科院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了大批该学科的人才。冯淇辉教授品德高尚,严于律己,治等严谨,为人谦逊,诲人不倦,深得人们的好评。

邵耀坚(-)广东南海人,著名农业工程学家。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年起在我校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等职务。他还是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会员和国际土壤耕作研究协会会员。

邵耀坚教授是我校农业机械化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设计的水田拖拉机5号曲面叶轮,在我国南方13省广泛应用,曾获广东省农具发明创造一等奖。他设计的红外线滚筒干燥机和箱式谷物干燥机,曾获广东省农机发明一等奖。他设计的远射程降雨机和水田整耕机驱动轮,也在南方各省广泛应用。他著作丰富,主编《拖拉机汽车学》等24种教材,发表论文上百篇。他淡泊名利,对科学执着追求,务实严谨,亲力亲为,谦和温厚,善于与人合作共事。

值得纪念的华农先辈,还有很多很多……

清明悼先师,沐风念师魂。作为华农人,在这名师荟萃的紫荆校园里,你是否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个清明节,在悼念祖先之时,也让我们铭记与感恩这些在过去的时光里为华农、为科研、为祖国做出不朽贡献的华农先辈们,同时善视自身,以名师先贤为榜样,秉承丁颖精神,勤勉自励,学有所成。

资料来源:《华南农业大学百年图历史》

整理|新媒体中心梁丽珊赵璟楹潘振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