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五到神十二,航天餐都有哪些新变化失重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技术的进步让中国航天员越来越有口福,从最初的点心等速食食品,到如今针对航天员口味进行的个性化定制,我国“太空食谱”发生巨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神舟五号特点:即食食品为主数量:二三十种发射时间:年10月15日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享用的航天食品,多以类似“一口酥”等不需要加热、复水的即食食品为主,食品种类有二三十种。神舟六号特点:可加热饭菜数量:四五十种发射时间:年10月12日神六航天食品在菜品制作、口味选择上尽显中国特色,包括软硬罐头、复水食品、冻干水果、调味品等四五十种食品。准备的每顿饭有三到四个菜,还搭配有小吃、开胃小菜等,甚至鲍鱼、大虾也在食谱之列。仅仅在主食方面,就有白米饭、八宝饭、咖喱饭、糯米饭四个品种,饭后还有冻干的巧克力奶油冰淇淋。并且配备了如食品加热器、饮水箱、水枪等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食物。神舟七号特点:有各种调味包数量:近八十种发射时间:年9月25日神七航天员首次携带中药上天,供航天员在飞行期间服用。航天员有7大类、近80种食品可选,包含主食、副食、汤、饮料、调料、即食产品……除了与以往相同的主食、副食以外,还增加了一类软罐头包装的副食,相当于中餐里的炒菜。用新的方法做出来的“宫保鸡丁”,更接近地面上的色泽和味道。航天员还能吃到去壳的虾、冷冻干燥的水果以及十几种饮料。含有各种作料的调味包,是神七食品中的一大亮点。神舟九号特点:4天不重样数量:至少八十种发射时间: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为航天员准备的食品,突出了“中国味道”,包括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黑椒牛柳、什锦炒饭、川味辣酱、柠檬茶……相比早期以压缩饼干、点心为主的航天食谱来说,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防止航天员饮食单一,食谱周期为4天,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时,4天内不会吃到重样的食品。神舟十号特点:个性化定制数量:近九十种发射时间:年6月11日由于神十航天任务正值端午节期间,航天食品包括豆沙粽、烧鸡腿、水果、水晶莲子、什锦炒饭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豆沙粽,豆沙粽的包装上写的是加热食用,里面还有粽叶,味道香甜可口。

我国最早的太空食品是糊状的、酱状的,到神十不仅仅吃的东西品种、种类更加丰富,专家们根据航天员的个人口感制订了个性化食谱,新增了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种太空食品。神舟十一号特点:主副食品类丰富数量:一百余种发射时间: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33天的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的食品在种类上比之前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更加丰富,有多种。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等六大类产品,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传统菜肴都有,五天之内菜谱不会重样。不仅有美味的菜肴,航天员还可以享用甜点。神舟十二号特点:一星期不重样数量:一百二十余种发射时间: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食品有余种,有藜麦桂花粥、椰蓉面包、酱萝卜、什锦炒饭、尖椒土豆、菘菜牛肉汤、辣味金枪鱼、奶香鸡米、香卤鸡胗等,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包含主食、副食、调味品、甜点。

菜品按照航天员喜好定制,食谱周期按一个星期来算,重复率很低。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和折叠桌,配置了微波炉,食品加热手段比以往有很大提高,方便航天员随时吃热乎饭。太空里怎么吃饭?没有重力,美食会飘来飘去。在空间站等宽敞的航天器内,一般会配备特制的餐桌。餐桌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在飞船等狭小的航天器上,则配备由磁性材料制作的餐盘,能吸住餐盘上的餐具。在太空,餐具除了传统的刀、叉和勺子外,还要配有一把剪刀,用来剪断或打开食品包装。餐盘上的粗糙凹槽可以把特定形状的航天食品固定住。航天员可以手持餐盘,或者把餐盘绑在腿上或固定在某处,撕开或剪开软包装袋口,利用勺和叉取用食品。每次用餐后,如发现有食品残渣飘落时,需启动风机收集食品残渣。用过的纸巾、食品包装、吃剩的残留食品等都要放入压缩袋。太空里怎么喝水?在失重环境下,水不会流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朝上或朝下放都一样,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己流出来。因此,在太空中喝水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为满足航天员饮水需要,载人航天器通常都会配有袋装水和贮水箱。袋装水可直接饮用,相当于“瓶装水”;贮水箱相当于“桶装水”,使用时要先将水灌到特定的容器中。袋装水配有一根铅笔般粗细的吸管与水袋连接,吸管上有一个止水夹。航天员喝水时,先将吸管放入口中,然后松开止水夹,通过揉捏水袋,清凉的纯净水就会被“吸”或“挤”进嘴里。喝完水后,要先压紧止水夹,再将吸管从嘴里拿出。(综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