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如果说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眺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那么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企业的培育则代表着城市经济的未来竞争力。
近日,天眼查研究院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洞察报告》,对全国主要城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规模实力进行排序,青岛跻身全国十强、排名第八。
青岛不仅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上展现实力,还瞄准了更高的目标,未来三年内,将努力实现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等多项指标上翻一番。“专精特新”的多寡已经成为衡量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青岛不断进阶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密码”?能够透视何种城市竞争优势和持续潜力?
市级“专精特新”家
什么样的中小企业才能被称为“专精特新”?即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特征。“专精特新”企业的背后,隐藏着制胜未来的实力。
根据天眼查报告,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十强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宁波、深圳、天津、重庆、成都、青岛、东莞和厦门。
报告还显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地区GDP呈现正相关态势,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的TOP10城市,超过一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高成长性企业中的“排头兵”,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青岛市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工信部公示的三批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青岛拥有97家。从这一数量来看,青岛排名位列全国地级市第,超过广州、杭州、武汉、南京和长沙等一批强劲“对手”。
截至目前,青岛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家,较去年增长50.1%;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家,较去年增长32.7%。
在青岛各区市中,是谁成功跻身“第一梯队”,挺起青岛专精特新培育发展的“脊梁”?
记者梳理发现,在前三批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城阳区(含高新区)和西海岸新区以21家的数量并列第一,胶州市、即墨区分别有16家和13家。
城阳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比较细分的领域,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今年8月,第四批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拟认定名单发布,青岛市5家企业获得公示。这其中,大牧人机械、佳恩半导体、海德马克等10家城阳企业入围,占比18.5%,在数量上与胶州市并列全市第一。
从“制造”向“智造”蝶变
在城市竞逐中跻身全国前十,青岛为何能在“专精特新”领域取得如此成绩?
一座城市要生长出大量专精特新企业,既考验民营企业的成长环境,也考验制造业基础的牢固程度,而青岛恰好兼具这两个方面的优势。
工业是青岛的底色,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青岛持续发力的底气。从青岛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布来看,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分行业来看,青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布在通用设备制造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22个行业中。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精特新的企业数量最多,达16家,占比15.8%;11.9%的青岛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从事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7.9%位列第三。这一系列数字,与青岛深厚的制造业底蕴相匹配。
当下,青岛制造业已经站上新一轮产业上升周期的起点,向高能级城市跃迁,起跳点在制造业,核心驱动力是创新力。处于强链补链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正在成为青岛从“制造”向“智造”蝶变的内生力量。
有一种薄如纸张的非晶带,用手轻轻一撕就裂开了。事实上,一片厚度仅为0.03毫米的薄膜,可以承载近一吨的重量,这种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材料被称为“液态金属”或“金属玻璃”,是迄今发现的载荷力最强的金属材料。这一产品,正由青岛一家专精特新企业——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与云路股份一样,在青岛有大量专精特新企业不显山不露水,在自身的赛道上默默耕耘,于无声处听惊雷。
杰瑞环保自主研发制造了中国首台污泥减量螺旋式干燥机和集成式双螺旋热相分离设备;青岛青禾是全球生产和销售规模位列第二的人造草坪企业;泰德股份在国内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轴承市场上的占有率跃居首位,是行业内唯一能与国外品牌抗衡的自主品牌。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已经站上新风口,向资本市场进发。
去年7月,达能环保登陆科创板;去年11月,云路股份登陆科创板;今年以来,1家青岛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家青岛企业过会待发,7家青岛企业IPO申请获受理,均为专精特新企业。天眼查报告显示,青岛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在上市之前获得资本投资,如海泰新光,上市前获资本投资高达8次。
未来三年“小巨人”翻一番
专精特新企业在青岛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托举。
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地方层面来看,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已成共识。除了将专精特新培育壮大写入市党代会报告,顶层推进。今年以来,青岛更是密集发布一系列政策,从各个维度为专精特新培育和发展蓄势添能,掀起一轮专精特新浪潮。
今年6月,《青岛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十大专项行动方案》发布,明确指出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7月,发布《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年)》,同步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
在今年第四届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市政府与北交所、新三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交所青岛服务基地正式揭牌。在这个维度上,青岛的区域性优势正在壮大。
青岛不仅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上展现实力,更瞄准了更高的目标。
青岛力争到年,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左右;在推动上市方面,计划到年底,推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辅导30家,上市冲刺5家以上。
这一系列数字意味着,未来三年内,青岛将努力实现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等多项指标上翻一番。
创新是趋势,新兴产业是未来。在“专精特新”这条道路上,青岛始终保持向前奔跑的姿态。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小而美”“精而强”,正在托举青岛向高能级城市跃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