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之茶叶的贮藏与保管
茶叶的变质因素与变质条件。
茶叶是一种极易吸收水分、吸收异味和氧化变质的物质。在茶叶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叶绿素在光和热(尤其是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失绿变褐;决定绿茶茶汤滋味的茶多酚,在贮藏中会继续氧化而生成醌类,使茶汤滋味变劣;决定红茶色泽及滋味的茶多酚类生成物——茶黄素、茶红素,会继续氧化聚合而生成影响汤色滋味的聚合物。
维生素C会继续氧化生成脱氢维生素C,进而与氨基酸反应形成氨基炭基,使茶汤失去应有的鲜爽度;类脂物质氧化后生成醛类与酮类物质,而类脂水解后则变成游离脂肪酸,这些生成物都会导致汤色与滋味变劣;胡萝卜素吸光氧化后也会使茶汤变劣。此外,香气成分在贮藏过程也会发生变化,使香气逐渐减退而陈味逐渐增加。
促成上述变化的外部条件,主要是温度、水分、氧气与光线。试验表明,温度每提高10℃,色泽褐变速度可增加3~5倍。茶叶含水率在3%左右时,氧化进展很缓慢;当含水率超过6%时,茶叶的化学变化速度可大大加快。茶叶中,儿茶素、维生素C的氧化,茶多酚在残留酶催化下的氧化,茶黄素、茶红素的继续氧化聚合,类脂物质及胡萝卜素的氧化等,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光照射能使叶绿素褐色,光也能促进脂类的氧化。此外,茶叶还是一种极易吸收异味的物质。花茶容制增香利用的正是茶叶的这一吸味特性。但这种特性也给茶叶的贮藏保管增加了麻烦。
茶叶的贮藏保管方法
茶叶保质贮藏的先决条件,是要将干茶含水率降至5%以下,最高不应超过6%。茶叶保质贮藏的环境条件,是低温、低湿、避光、缺氧、无异味。为了减少光对茶叶的作用,包装茶叶用的袋最好采用多层复合薄膜制品或铝塑复合制品。为减少氧对茶叶的作用,应抽真空或抽气充氮后封口。包装后仍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对于大批量存放茶叶的贮藏库。宜配置热泵式除湿机。有条件的单位,应采用密封冷库贮藏。量较少的名茶,用生石灰密封贮藏比较理想,因为生石灰有很强的吸湿能力。将茶叶置于放:有一定数量生石灰的容器内,然后加盖密封。容器最好是大肚子、小口径,如酒坛、瓦瓮之类,这类容器容装置较大,封口比较容易。
在装茶之前,应将容器内壁抹干净,如有异味应事先除去。生石灰先装入细布袋内,并将其置于容器底部,上面再铺一层布或牛皮纸,然后将茶叶分装于若干纸袋内并逐一放入容器,上口用2~3层塑料薄膜包封,并将其移放阴凉干燥处。用这种方法贮藏茶叶,可进一步将茶叶内的水分吸去,因此只要石灰不粉化,茶叶存放1年左右时间仍可保持较好的品质。若石灰已经粉化,应及时予以调换。家庭小量茶叶的贮藏,可将茶叶用未包装过食品的食品袋包装封严后放于冰箱内(家用茶叶低温贮藏法)。
据试验,在冰箱内存放1年时间依然香气如初、色泽如新,但取出后变质速度较快。所以宜少量多袋包装,一次开封最好几天就用完。此外,用干燥的热水瓶放茶叶也有良好的保质效果。存放时茶叶最好是装满热水瓶,以减少瓶内的空气量;瓶口同样也应塞紧封严,然后移放阴凉处。此即为避光避潮密封贮藏法。在茶叶的饮用过程,将茶叶存放于有双层盖的铁罐内即可。若铁罐容积较大,可将茶叶置于食品袋内,袋口扎紧,再放入铁罐,盖上盖子。
总之,茶叶保质贮藏首先是茶叶本身要足够干燥;其次是环境要阴凉干燥,要避免光线直接或间接照射茶叶;其三是隔绝异味对茶叶的熏染。茶叶贮藏保管方法很多,只要达到以上几点要求,就可以显著减缓茶叶的陈化变质速度,获得满意的保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