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锆陶瓷材料,注塑成型与通用注塑知识

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二氧化锆陶瓷材料及注射成型

氧化锆呈白色,含杂质时呈黄色或灰色,一般含有HfO2,不易分离。在常压下纯ZrO2共有三种晶态。氧化锆陶瓷的生产要求制备高纯、分散性能好、粒子超细、粒度分布窄的粉体,氧化锆超细粉末的制备方法很多,氧化锆的提纯主要有氯化和热分解法、碱金属氧化分解法、石灰熔融法、等离子弧法、沉淀法、胶体法、水解法、喷雾热解法等。

氧化锆陶瓷,ZrO2陶瓷,ZirconiaCeramic具有熔点和沸点高、硬度大、常温下为绝缘体、而高温下则具有导电性等优良性质。

纯ZrO2为白色,含杂质时呈黄色或灰色,一般含有HfO2,不易分离。世界上已探明的锆资源约为万吨,氧化锆通常是由锆矿石提纯制得。在常压下纯ZrO2共有三种晶态:单斜(Monoclinic)氧化锆(m-ZrO2)、四方(Tetragonal)氧化锆(t-ZrO2)和立方(Cubic)氧化锆(c-ZrO2),上述三种晶型存在于不同的温度范围,并可以相互转化:

温度 密度

单斜(Monoclinic)氧化锆(m-ZrO2)℃5.65g/cc

四方(Tetragonal)氧化锆(t-ZrO2)-℃6.10g/cc

立方(Cubic)氧化锆(c-ZrO2)℃6.27g/cc

上述三种晶态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在实际应用为获得所需要的晶形和使用性能,通常加入不同类型的稳定剂制成不同类型的氧化锆陶瓷,如部分稳定氧化锆(partiallystabilizedzirconia,PSZ),当稳定剂为CaO、MgO、Y2O3时,分别表示为Ca-PSZ、Mg-PSZ、Y-PSZ等。由亚稳的t-ZrO2组成的四方氧化锆称之为四方氧化锆多晶体陶瓷(tetragonalzirconiapolycrysta,TZP)。当加入的稳定剂是Y2O3、CeO2,则分别表示为Y-TZP、Ce-TZP等。

陶瓷粉料制备

氧化锆陶瓷的生产要求制备高纯、分散性能好、粒子超细、粒度分布窄的粉体,氧化锆超细粉末的制备方法很多,氧化锆的提纯主要有氯化和热分解法、碱金属氧化分解法、石灰熔融法、等离子弧法、沉淀法、胶体法、水解法、喷雾热解法等。粉体加工方法有共沉淀法、溶胶一凝胶法、蒸发法、超临界合成法、微乳液法、水热合成法及气相沉积法等。

简单介绍几种粉料制备方法如下。

1、共沉淀法

工艺流程图如下:

优势:设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且易于获得纯度较高的纳米级超细粉体,目前国内大部分氧化锆生产企业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

缺点:没有解决超细粉体的硬团聚问题,粉体的分散性差,烧结活性低。

2、水解沉淀法

水解沉淀法分为锆盐水解沉淀和锆醇盐水解沉淀两种方法。

锆盐水解沉淀工艺流程图如下:

优点:操作简便。

缺点:反应时间较长(48小时),耗能较大,所得粉体也存在团聚现象。

锆醇盐水解沉淀工艺流程图如下:

优点:几乎全为一次粒子,团聚很少;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均一;化学纯度和相结构的单一性好。

缺点:原料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3、水热法

工艺流程图如下:

优点:粉料粒度极细,可达到纳米级,粒度分布窄,省去了高温煅烧工序,颗粒团聚程度小。

缺点:设备复杂昂贵,反应条件较苛刻,难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4、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被广泛采用的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它是借助于胶体分散体系的制粉方法,形成几十纳米以下的Zr(OH)4胶体颗粒的稳定溶胶,再经适当处理形成包含大量水分的凝胶,后经干燥脱水、煅烧制得氧化锆超细粉。

优点:(1)粒度细微,亚微米级或更细;(2)粒度分布窄;(3)纯度高,化学组成均匀,可达分子或原子尺度;(4)烧成温度比传统方法低~℃。

缺点:(1)原料成本高且对环境有污染;(2)处理过程的时间较长;(3)形成胶粒及凝胶过滤、洗涤过程不易控制。

加工工艺

成型

氧化锆陶瓷的成型有干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注浆成型、热压铸成型、流延成型、注射成型、塑性挤压成型、胶态凝固成型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注塑与干压成型。

(1)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的成型过程包括物理脱水过程和化学凝聚过程,物理脱水通过多孔的石膏模的毛细作用排除浆料中的水分,化学凝聚过程是因为在石膏模表面CaSO4的溶解生成的Ca2+提高了浆料中的离子强度,造成浆料的絮凝。在物理脱水和化学凝聚的作用下,陶瓷粉体颗粒在石膏模壁上沉积成型。注浆成型适合制备形状复杂的大型陶瓷部件,但坯体质量,包括外形、密度、强度等都较差,工人劳动强度大且不适合自动化作业。

(2)热压成型

热压成型是在较高温度下(60~℃)使陶瓷粉体与粘结剂(石蜡)混合,获得热压铸用的料浆,浆料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注入金属模具,保压冷却,脱模得到蜡坯,蜡坯在惰性粉料保护下脱蜡后得到素坯,素坯再经高温烧结成瓷。热压成型的生坯尺寸精确,内部结构均匀,模具磨损较小,生产效率高,适合各种原料。蜡浆和模具的温度需严格控制,否则会引起欠注或变形,因此不适合用来制造大型部件,同时两步烧成工艺较为复杂,能耗较高。

(3)流延成型

流延成型是把陶瓷粉料与大量的有机粘结剂、增塑剂、分散剂等充分混合,得到可以流动的粘稠浆料,把浆料加入流延机的料斗,用刮刀控制厚度,经加料嘴向传送带流出,烘干后得到膜坯。此工艺适合制备薄膜材料,为了获得较好的柔韧性而加入大量的有机物,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否则易造成起皮、条纹、薄膜强度低或不易剥离等缺陷。所用的有机物有毒性,会产生环境污染,应尽可能采用无毒或少毒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以下为Applewatch的中框和后盖,均为陶瓷制品。

脱脂排胶

除了以干压为基础的成型技术外,其它工艺成型的产品都要进行脱脂排胶处理后方可入炉烧结,因为除干压成型外的其它工艺会在成型时在锆粉里加入一定比例的塑化剂,这些塑化剂在产品成型后就必须去除,不然会对烧结出的产品造成严重的品质影响。塑化剂主要为石蜡及其它高分子材料所构成,要求这些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表现出具有很好的塑性与流动性,常温下则要有一定的韧性及强度。

烧结

氧化锆陶瓷可采用的烧结方法通常有:⑴无压烧结,⑵热压烧结和反应热压烧结,⑶热等静压烧结(HIP),⑷微波烧结,⑸超高压烧结,⑹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⑺原位加压成型烧结等。常以无压烧结为主。

注塑成型基础知识大汇总

注塑机介绍

塑料注射机是注射成型的主要设备,它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在塑化料筒中加热,混炼,塑化,达到熔融状态,向已经塑化好的物料施加压力,射出并注入模具型腔,经冷却固化得到成型制品。

注塑机主要由注射系统,合模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4大系统组成,另外还包括加热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安全及监测系统

1.合模系统

合模系统主要包括锁模装置,调模装置及其制品顶出装置等。

锁模系统的主要作用有:

(1)保证模具能快速、灵活、准确、安全地实现闭合、开启及制品顶出;

(2)模具闭合。能提供足够的锁模力,抵抗注射熔体产生的模腔压力,防止模具涨开

2.注射系统

注射系统主要包括预塑装置及注射装置,故也称为预塑、注射系统。其主要作用:

(1)均匀加热,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一定数量的熔融塑料塑化;

(2)在一定的压力和速度下,将定量的熔体注射到模具型腔内;

(3)在注射结束后,对模腔内的熔体进行保压

3.液压控制系统

注塑机的液压控制系统主要由各种液压元件、回路、液压辅助元件组成。其主要作用有:保证注塑机能够按照预定的工艺条件及动作程序,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工作

4.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各种电气和电子元件、仪表、加热器、传感器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有:与液压控制系统配合,准确的实现预定的工艺要求;为实现个动作程序提供动力

5.加热冷却系统

主要用于料筒及喷嘴的加热,冷却系统主要用于模具、液压油、料筒的加料段的冷却;

6.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是为了注射机有相对运动的部位,如调模板、调模装置、连杆机绞等处,提供润滑条件的回路;

7.安全与检测系统

注射机的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由安全门、行程阀、机械保护杆等组成。主要作用是保护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及设备的运行运行安全;

注塑成型工艺

1.注塑成型工艺

注塑成型工艺是成型塑料制品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工艺流程可以看出,注塑成型是一个循环过程,完成注塑成型需要经过包括预塑计量、注射充模、保压补缩、冷却定型4大过程。

(1)预塑阶段

螺杆开始旋转,然后将从料斗输送过来的塑料向螺杆前端输送,塑料在高温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塑化均匀并逐步聚集在料筒的前端,随着熔融塑料的聚集,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克服螺杆背压将螺杆逐步往后推,当料筒前部的塑料达到所需的注塑量时,螺杆停止后退和转动,预塑阶段结束。

(2)注塑阶段

螺杆在注塑油缸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将储存在料筒前部的塑料以多级速度和压力向前推压,经过流道和浇口注入已闭合的模具型腔中。

(3)保压补缩过程

保压阶段的注射压力称保压压力,在此压力作用下,模腔中的熔体得到因冷却而补缩,制品得到压缩与增密。在此过程中,保压压力起主导作用。

保压阶段的特点是:熔体在高压下慢速流动,螺杆有微小的补缩位移,物料随冷却和密度增大使制品逐渐成型。在保压阶段,熔体流速成很小,不起主导作用,而压力却是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保压阶段,模内压力和比容是不断地变化的。

(4)冷却定型阶段

塑料在模具型腔中经过保压,防止塑料倒流直到塑料固化,型腔中压力消失。一个生产周期中冷却定型时间占的比例最大。

注塑工艺参数

注塑中控制的五大要素:

温度:包括烘料温度,料筒温度,模具温度以及机台油温

压力:包括锁模压力,开模压力,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座进座退压力,顶进顶退压力,倒索压力,背压

速度:包括锁模速度,开模速度,注射速度,保压速度,座进座退速度,顶进顶退速度,倒索速度

时间:注射时间,保压时间,烤料时间,成型周期

位置:注射相关位置,开模相关位置,合模的相关位置,倒索位置

1.温度

(1)油温:对于液压机而言是由于机器的不停运作液压油运动摩擦而产生的热能,它是由冷却水来控制,在开机时要确认油温在45℃左右,若油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压力的传递。

(2)料筒温度是指料筒表面的加热温度,料筒温度的作用是为了使固体颗粒状的塑胶原料转化成一个整体的流动性很好,通过机器的运转能使色粉色母等辅料充分地熔合在一起的半液体状态,达到能填充到模具内的需要。料筒分三段加热,从料斗到喷嘴依次从低到高,使塑料逐步熔融、塑化。

第一段是靠近料斗处的固体输送段,温度要低一些,料斗还要用冷却水冷却。第二段为压缩段,物料处于压缩状态并逐渐熔融。第三段为计量段,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在预塑终止后形成计量室,储存塑化好的物料,以保证处于熔融状态。

(3)喷嘴是具有加速熔体流动、调整熔体温度及物料均化的作用。喷嘴温度一般要低于料筒的最高温度,一方面是防止溢流,另一方面,是塑料发生分解,影响制品质量。

注意:料筒温度和喷嘴温度与成型的其它工艺参数有关。如当注塑压力低时,为保证物料的流动,应提适当高料筒和喷嘴温度,反之,应降低料筒和喷嘴温度。一般可以通过“对空注射法”和制品的“直观分析法”来调整工艺参数,确定最佳的料筒和喷嘴温度。

(4)模具温度

模具温度是指与制品、浇口、流道接触的模腔的表面温度。对制品的外观的气纹、夹线,尺寸和内在的性能影响很大。升高模具温度,能提熔体的流动性,加大制品的收缩率,释放、降低制品的内应力。模具温度通常是靠调整模温机的温来控制的。模温机是辅助设备,它不是注塑机的一部分,具有独立的升降温系统和使媒体循环的装置。

(5)热流道温

它分为保温型和加热型。热流道系统的特点是在每一个注射成型周期中保持主流道和分流道的主体的融体不凝固,使之不产生料把和冷胶。并能降低塑料的原材料消耗和成型中的能耗,缩短了成型周期。它的温度设定是依据所使用材料的加工工艺温度而定。一般比喷嘴温度偏高,并保持其熔融状态并不至于产生流涎。

2.速度

A、开合模的速度设定,开合模的设定一般是按慢—快—慢的原理,这样设定主要考虑机器、模具、周期去考虑。

B、顶出设定:可根据产品的结构来设定,结构复杂的最好用慢速顶出一些再用快速脱模,缩短周期。

C、射速:根据产品的大小,结构去设定,若结构复杂较为壁薄的可快速,若结构简单壁厚的可用慢速,还要根据材料的性能,由慢到快设定。

3.压力

(1)射出压力

注射溶体是通过射出压力从喷嘴流入模具主浇口经过分流道浇口而进入模腔,螺杆头部的注射压力必须在克服溶体在进入模腔后所遇到的阻力损失后保持一定的压力来充满模腔。

(2)保压压力

当高温溶体充满模腔后就进入保压补缩阶段,一直持续到浇口封冻为止。以补偿溶体由于温度下降而引起的体积收缩。因此,保压压力的设定将对溶体的定型过程及制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3)溶胶背压

溶胶背压是控制料管内溶体密度的一个辅助压力。调整背压能有效地排料管内计量段内原料的气体,能使有颜色的原料颜色混合均匀,还能直接影响到制品的收缩,尺寸精度等。

(4)锁模压力

锁模力是指注塑机合模机构对模具所能施加的最大夹紧力,也叫合模力。注塑机在注射时,熔料经料管,喷嘴、浇口后进入模腔,其注射压力一部分损失在喷嘴和浇口,其余的为模腔内熔体压力,通常称模腔压力。锁模压力设定必须要保证大于充模时的模腔压力,以防止模具被撑开而产生披锋。锁模过大则会降低模具的精度和寿命。

4.时间

(1)射胶时间

是指螺杆向前推进,熔料向模腔填充这一动作过程的时间。根据制品的大小、厚薄和直接观察制品的外观来判断设定射胶时间的长短。注塑机射胶时间设置装置,不管是多段还是一段射出,只能设置一个时间。

(2)保压时间

充模后要继续推进融体补缩,维持补缩流动阶段,一直持续到浇口封冻为止,以便获取致密制品。注塑机保压时间,是每一段必需设置一个时间。

(3)冷却时间

是指从浇口凝固开始至脱模的冷却阶段,可使模内刚好成型的制品具有一定钢性和强度,防止脱模时顶出变形,这时融体无法再进入模腔内,制品的重量无法再改变。冷却时间与熔胶(蓄料)大多是同步进行,一般是要长于是熔胶时间。

5.位置

(1)开合模位置

可根据开合模速度对应来设定,关键要把低压保护的起始位置定好,即低压的开始位置应是最可能保护模具,又不影响周期的点,终止位置应为在慢速合模时模具前后模所接触的位置。

(2)顶出位置

此位置能满足产品完全脱模即可,首先由小到大递增来设定,注意装模时一定要把回退位置设为“0”,否则易损坏模具。

(3)熔胶位置

根据产品大小和螺杆大小算料量,再设定出相应的位置。

(4)V—P位置应由大到小即Short—Short法(即短射法)来找出V—P位置(即V—P切换点)。

成型前的准备工作

1.原料的检验

a通过观察塑胶原料的外包装,颗粒形状,颗粒大小,外观色泽等判断是否与要生产的订单部品的物料需求表的种类,型号是一致的,防止用错原料。

b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原料是否有被污染的迹象。特别是透明的原料。

2.塑胶原料的着色和配料

塑胶原料出厂时的颜色多为原色(本色),白色,乳白色,淡黄色和透明的状态。为了满足制品对颜色的需要,使用前要加入色母、色粉等辅料。

一般情况,模具在前期试产阶段就已经对制品的颜色作好了调整,色粉色母的配比都已制订好,并且会制作一些颜色限度样板,量产阶段只需严格按物料需求表,对照作业指示书配料即可。配料操作重点:配料前混料机要用风枪和软布片将料斗内壁清洗干净,混过色粉料的要用洗模水或煤油清洗;装料的袋子最好是保存好的原装料袋,没有原装料袋时代用的料袋要干净,保证无灰尘无其它原料。

3.原料的干燥

原料中的水分超过一定的量后,使用生产的的制品表面会出现料花(银纹)、气泡、缩孔等到不良,严重时会引起降解,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因此,成型前必需对塑胶原料进行干燥处理。

不同种类的塑胶原料,其吸湿性有所不同,因此,可分为两大类:易吸湿和不易吸湿。易吸湿的有:ABS、PA、PC、PMMA等;不易吸湿的有:PE、PP、PS、PVC、POM等。

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料层壁厚。干燥后的原料离开干燥机后会再次吸湿,长时间不用的,使用前要用同样的条件重新干燥

4.设备的清洗

不同的模具、制品或订单会使用不同种类的塑料胶原料或不同颜色的塑胶原料。

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塑胶原料通过注塑机的料管塑化不能够达成充分混合,即使能混合在一起,生产出的制品也可能出现内在质量差,易断裂,没有弹性,整体或局部颜色偏差大、黑点黑纹等不良。也可能出现成型过程不稳定,有的甚至无法生产(如塞嘴等)。所以,在转模生产时,要清理干净上一模具或制品生产时机器内残留的不同颜色或种类的塑胶原料。

5.模具的准备工作

模具的清洗

注塑成型前,要将模具表面、型腔、镶件周围的缝隙、唧嘴、流道等部位上的防锈油都清洗干净,防止油污粘到制品上,或因油污堵塞模具的排气,影响成型的稳定性。镜面制品、电铸壳、后加工外观要求较严的模具严禁用药棉、碎布、旧手套擦拭,防止操作过程中造成模具表面损坏,导致制品表面出现划痕。一般是用洗模水冲洗,同时用风枪吹。

操作过程中要防止风枪或其它物品碰到模具表面。拆开模具清洗时要特别注意拆散的镶件、模壳要用专用胶盒放好,必要时要用珍珠棉片、软布片包好存放。拆开模具清洗非专业人员不得操作。清洗模具最好是在上机前进行,第一便于清洗,更能保证质量,第二能够节省转模的时间。

接运水

因制品外观和产能的需要,生产时要对模具接运水、模温机、冻水机,以便模具温度处于一个理想的,相对比较恒定的、受外界影响变化较小范围内。上机接好运水,开动模温机后,需要一段时间升温,一般需要15~30分钟。

接热流道电源

个别使用热流道的模具,上机后要接通热流道电源,预热15~30分钟后,观察热流道电箱的显示值达到设定值后才能试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试模

(一)模具空运行测试——验证模具的动作

A.模具低压下的开合模状况检查:

1.模具分快、中、慢各3次开合,在开合过程中有无异常声响,有无阻滞现象;

2.模具开合动作顺畅,有无干涉发生。

B、模具顶出系统的检查(低压下)

1.顶出动作分快、中、慢各顶出3次,检查有无异常现象;

2.平面处的顶针(司筒)顶出后,是否会发生松脱或卡死;

3.斜面顶针或司筒装置,是否加定位销(防止松动或转动);

4.顶出系统(顶针或顶块)顶出时是否有异常响声以及振颤

C.模具复位的检查

1.模具分快、中、慢速度各复位3次,观看是否能回到位(复位);

2.复位后,斜顶针端面不高于模芯0.1mm或与模芯平齐;

3.复位用限位咭掣接触是否良好;

4.顶针顶出时是否与行位的动作发生干涉(滑块是否回到位);

5.模具是否装有顶针复位装置(机械式)。

D.行位(滑块)动作的检查

1.模具按快、中、慢各3次开合模,观察行位动作是否顺畅;

2.行位回位是否正常,与顶针是否发生干涉;

3.行位定位是否牢靠;

4.液压抽芯装置动作顺序先后情况;

5.行位在空运行中有无拉伤、“卡死”现象。

(二)型腔进胶平衡性的测试

1.连续依次打5模,称量其重量;

2.记录各模中每个产品的单件重量;

3.减少注塑量,依次充满20%、50%、90%的样品各3模;

4.称量并记录上述每个产品的重量;

5.如果产品最大的重量与最小的重量差异小于2%的重量则可接受——若重量波动误差在2%以内,则表明型腔进胶平衡,否则进胶就不平衡;

6.如果是单型腔模,也要做进胶平衡性测试(观察实际走胶情况)

(三)保压时间(浇口冻结)时间的测试

1.保压时间先设定为1秒时,每次成型3模产品;

2.如表格所示,依次增加保压时间,减少冷却时间,使整个循环周期不变(一直到浇口冷冻封胶,产品重量不增加为止);

3.如下图所示设定多个不同的保压时间,每次成型3模产品,称量指定型腔的产品重量,把数据依次记录在表格里;

4.根据图表确定最佳保压时间。

(四)最佳锁模力的确定

1.当保压切换位置/保压压力设为最佳时,锁模力设为最大锁模力的90%以内,成型3模,记录每模产品的重量;

2.锁模力依次减少5Ton,每次成型3模,记录每模产品重量,直到产品重量突然变大,重量增加5%左右产品周边开始产生飞边时为止。

(五)最佳冷却时间的确定方法

1.在注塑工艺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产品打饱后),估算冷却时间(初选一较长的冷却时间,使产品完全冷却),打3模产品,测量其尺寸;

2.在下表中记录产品尺寸,观察胶件变形情况;

3.产品冷却时间逐一减少1秒,打3模;

4.减少冷却时间,直到产品开始出现变形,尺寸开始减小时为止;

5.每个冷却时间所注塑出的产品,应在胶件充分冷却后(约15分钟时间),才能测量其尺寸;

6.确定最佳冷却时间的依据——考虑产品尺寸稳定性。

一般冷却时间的估算公式:

1.经验冷却时间≥t(1+3t)……模温60℃以下;

2.经验冷却时间≥1.5t(1+3t)……模温60℃以上;

(t表示成型品的最大肉厚)。

3.理论冷却时间的估算公式:

s=最短的冷却时间(s)

t=塑件厚度(mm)

α=材料的热扩散系数(c㎡/每秒)

Tk=塑件的脱模温度

Tm=模具温度(℃)

Tc=料筒温度(℃)

(六)冷却水流动状况的测试

1.使用压力表与流量表进行测量,把测量出的数据填入表中;

2.测量并记录冷却水管直径;

3.根据冷却水温度,查出运动粘度;

4.按如下公式计算出其雷诺数;雷诺数(Re)=×冷却水流量/冷却水直径×运动粘度

5.冷却水的流动在紊流状态下,才有较好的冷却效果(Re<为层流状态;Re>0为紊流(湍流)状态;Re=~0为过渡状态)。

(七)模具冷却均匀性的测试

1.用模温测量仪测量型芯、型腔各选10个点的温度,记录在下表中;

2.各测量点的实际温度与平均值的差异应小于2℃,如果与平均值的差异超过2℃,则表明模具冷却效果不均,应改善冷却系统。

(八)溶料的粘度分析——确定最佳的注塑速度

1.记录液压油温度、溶料温度和模具温度;

2.先设定好溶胶终止位置,只用一级射胶;

3.将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设定为零,确定射胶起始位置后,逐步增加注射速度;

4.调整注射速度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观察是否有垫料,留5-10mm的垫胶量);

5.记录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时所达到的最高注射速度;

6.将注射达到的最高注射速度和射胶峰值压力记录于“注射速度分析数据表”中;

7.逐步降低注塑速度、增大射胶压力,观察并记录填充到胶件的95%位置时所对应的射胶峰值压力;

8.从曲线图中确定最佳的注射速度。

——TheEnd——

来源:网络资料编辑:RedK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郑重声明:此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3C电子产品结构件工程师立场,部分视频,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个别文章因转载众多,我们无法注明来源和原作者。凡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