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本,这俩国企还要坚持生产中原新闻网

明摆着亏本,这俩国企为何还要坚持生产

新华制药新华医疗76年来坚守初心,持续产制百姓必需的廉价好药和医疗器材

▲新华医疗的各式手术剪。手术剪看似简单,但再简化的生产工序,也需要70多道。新华社记者邓卫华摄

▲这是年新华制药厂生产车间。(资料片)

▲这是如今的新华制药生产车间。(资料片)   

布洛芬片、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尼莫地平片……这些百姓“最贴心”的常用药品,是新华制药(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这些药品多数价格都在“个位数”,价格最贵的也只有十几元,是名副其实的“廉价药”,但更是货真价实的“救命药”。

二三十块钱一把的医用剪刀和镊子看似简单,但再简化的生产工序,也需要70多道,加上机器运转的消耗与劳动力成本,企业完全是贴钱生产。但就是这样一把把“亏本”的手术剪刀,新华医疗(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却甘愿生产了76年。

时光倒流到76年前的年,艰难时世中,缺医少药,民生维艰,胶东军区抽调18名战士成立了一个制药小组,进行战时药品的研制与生产。年,制药小组被正式命名为“新华制药厂”。年,制药厂下的医疗器械分厂与制药厂各自独立挂牌。

70多年来,“分家”却不“分心”的两家共和国医药国企——新华制药和新华医疗,秉承“红色基因”,无论是战时的应急救死扶伤、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系列技术攻关,还是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转型,都坚守着让世人看病更便宜、更方便的朴素“初心”。

 不忘初心:让百姓看病少花钱、让国人用上廉价药

年,中国华北黑热病流行,由于没有特效药,不但病死率很高,而且互相传染。形势严峻!研制新药的任务,落到了刚刚6岁的新华制药厂身上。经过紧急攻关,第二年,我国第一个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斯锑黑克就研制成功,一举扑灭了肆虐半个中国的黑热病疫情。

随着医学的进步,黑热病早已不再多见,但新华制药仍在坚持生产斯锑黑克这一销量极低且无任何利润的药物。这样见效快、“不赚钱”的药单还很长:布洛芬片、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尼莫地平片……

为何始终坚持生产这类利润并不丰厚的药品?新华制药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代铭告诉记者:“我们一直没有忘记成立时的‘初心’——新华制药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药品紧缺问题,新华人对于自己骨子里红色基因带来的责任感,看得比利润重。”

记者了解到,斯锑黑克以及用于治疗误食毒鼠强的特效药乙酰胺注射液,目前只有新华制药生产。“由于保质期短,生产的这类药物,90%以上最后都报废了,企业还要为此付出高额的成本。但就算亏本,我们还是要生产。关键时候这些药能挽救宝贵的生命,不能因为没有利润,就放弃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张代铭说。

如今,医疗器械行业生产基础医疗器械的厂家少之又少。在新华医疗的展览室里,各式各样的手术剪刀挂了满满一墙,足有两三百把。其中简单的一把14尖直手术剪,工艺流程也要74道!“机器运转消耗、劳动力、仓储物流等成本算下来,企业完全是亏本。”新华医疗副总经理杨兆旭说,保障最基础医疗器械的供应,就是保障老百姓看病不涨价的基础。从年起,新华医疗就坚持生产各类廉价又好用的基础医疗器械,“初心”始终如初。

“去医院验血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在这背后,却是国外医疗器械企业高昂的利润。”杨兆旭告诉记者,“一台瑞士进口的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价格约20万欧元,但新华医疗自主研发出的相似产品,售价仅20万元人民币。”

“只有把医疗设备的费用降下来,才能降低看病成本。”杨兆旭告诉记者,多年来新华医疗牢记“初心”,一次又一次打破发达国家尖端医疗设备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让更多人能用上价格更便宜的好设备。

牢记使命: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让民族品牌更闪亮

“上个世纪80年代去德国,德国人对我说,你们中国的药品,加起来也就我们拜耳(德国制药公司)那么多,言下之意很瞧不起中国!”说起过往的事情,今年已经92岁、曾任新华制药总工程师的陈洛熙老人依旧印象深刻。

如今,新华制药每年向全球提供3万多吨原料药、80多亿片剂、近20亿粒胶囊剂、10亿支针剂,出口额2亿美元,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1/3以上。经过几十年耕耘,新华制药在不少领域打破了垄断,在药品质量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飞跃。

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刘梅林告诉记者,在全国18家医学机构共同参与的“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有效性、安全性的对比研究”中,新华制药生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与进口阿司匹林肠溶片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安全性明显优于进口产品,对于这种已有百年历史的药物而言,新华制药这一民族品牌实现了对国际知名品牌的赶超。

“原先,这件设备我们国内都进口日本的产品,但现在我们自己的产品已经卖到了日本。”说起新华医疗自主研发的过氧乙酸低温灭菌器,新华医疗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尚峰难掩心中的激动。曾经,从日本进口的灭菌设备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新华医疗自主研发出过氧乙酸低温灭菌器后,因质量过硬、价廉物美,不仅占领国内市场,在日本市场也获得了很好的美誉度。

记者在位于淄博市高新区的新华医疗总部生产车间,看到新华医疗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大孔径螺旋CT,它填补了国内尚无放疗专用大孔径CT的空白。“这类器械全球仅有两家公司能够制造,一家是飞利浦,另一家就是我们。”许尚峰说,新华医疗的新品上市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从万元降到了万元。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目前新华医疗正在研发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这代表着最前沿、最尖端的医疗设备研发技术。这一产品一旦投入使用,将打破美国、瑞典等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单台设备的引进费用会降低多万元人民币,国内肿瘤患者的治疗费用也将因此下降。

“过去,国外医疗设备巨头根本看不起我们的产品,现在很多企业主动来寻求合作,甚至引进我们的设备。新时代新使命,我们下定决心,要让民族医疗品牌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一流的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许尚峰说。

继往开来:“老字号”提升“智造”水平,创新转型激发动能转换

“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华制药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夹带着大锤声,真是‘抡起铁锤响叮当’。但现在,厚重的玻璃幕墙后面都是无声运转的先进设备,仅有的一两名工作人员也是对着电子屏幕操作!”年加入新华制药厂、今年89岁的徐经奎感慨地说。

诞生76年来,“老字号”光环没有羁绊住两家国有企业前进的脚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家国企通过搭建创新研发体系,不断提升“智造”水平,实现了产品产能与品质的同步提升,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多年来,无论企业遇到什么困难,公司都坚持科技投入不放松。年新华制药的科技投入达到1.87亿元。”张代铭说,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把金钥匙。新华制药研究院院长郑忠辉告诉记者,目前新华制药的生产车间全部设备实现了智能管控,企业的“智造”水平大幅提升。

“我们的发展秘诀就是创新,公司始终以创新为核心,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营销、管理三大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发展勇立潮头。”许尚峰说,新华医疗按照“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方针,依托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构建了面向市场、着眼未来的“三级研发体系”。

这一体系的一级研发负责市场上销售产品的升级换代、工艺改进。二级研发有针对性地研发3年至5年内要上市的重点新产品。三级研发则是依托在北京成立的高端放疗和医学影像产品研发中心,以及在上海成立的生物医学材料和微创器械研发中心,重点研发5年后上市的战略产品,为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新华医疗总部刚刚举办过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会,正在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达到15.6万平方米的医学影像产品产业化项目和生物制药装备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高端医疗影像诊断和治疗设备台(套)、生物制药真空冷冻干燥系统80套、大型输液灌装线15套、制药消毒灭菌设备套的年生产能力,预计带动年产值约15亿元。

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两个新华”还努力锻造了一支高精尖与多梯次兼备的人才队伍。年,新华制药与清华大学药学院合作建设了科研平台,与沈阳药科大学合作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解热镇痛药先进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年11月,新华医疗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76载岁月峥嵘,76年砥砺奋进,‘两个新华’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新时代新征程,新华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奋斗者的姿态,向着远方的星辰与大海进发。”“两个新华”始终如一“一颗红心”,这是走过76载的几代新华人共同的心声。(记者卢刚、邓卫华、邵鲁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