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除湿和制冷模式都有冷气,它们有什么区

现在空调已经非常普及了,不管是分体式空调还是中央空调,它们的功能主要有制冷、除湿和吹风制热,其中制冷和除湿均可以带来冷气,也能够带来空间里的降温,那我们该如何使用它们呢?能够混为一谈乱使用吗?

既然空调厂家这样设计这些功能,自然有它的道理的,当然不能混为一谈,具体请从下面的介绍去了解吧。

空调制冷和除湿模式下的运行原理是如何的?

当用户需要对空间进行制冷降温时,空调收到制冷信号后,启动主机进入制冷工作状态,压缩机会让氟利昂变为低温高压的气态,通过铜管进入内机的蒸发器,低温氟利昂让内机中的蒸发器变冷,内机后方的电机处于转动状态,因此室内的热空气会被吹到蒸发器,与蒸发器表面的低温翅片接触,热空气会把热量传递给低温的蒸发器,带走冷量形成冷风吹出来,此时冷风就形成了。

同时,蒸发器吸热后,会把热量传递给氟利昂,氟利昂带着热量通过铜管回到主机,把热量通过主机散在室外后,再获得低温冷量继续到室内蒸发器进行散热,直到室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为止。

在蒸发器与热空气交换热量时,热空气与低温翅片接触,除了空气变冷,还会解析出水分,水分会凝结成水珠,然后滴落在接水盘里,统一排放到指定地点。

所以,空调在制冷时,会排放冷凝水;制冷时间越久,室内温度不一定越低,但是空气一定会越来越干燥,还会感觉有灰尘的味道。

这是由于室内空气温度是否能够降低,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一定空调一直运行就温度低,但是由于低温蒸发器一直处于换热状态,会不断的解析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空间里的水分必然会越来越少,湿度越来越干燥;空气一旦过于干燥,室内的微尘就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飞舞,我们呼吸后,就能感知到灰尘的味道。

因此,在制冷模式下,空调的启停是自动受预设温度的影响,当室内的温度没有达到预设温度,空调就不会停止。

我们再来看看空调在除湿时的情况,当空调收到除湿信号时,主机进入除湿程序,此时空调进行不可调节状态,比如温度、风速等,只能进行模式转换和开关操作。

此时,空调自动输出低温氟利昂到蒸发器,内机风机自动进入低速运转,目的是让热空气尽可能长时间的与蒸发器翅片接触,解析出更多的水分。

吸热之后的氟利昂又继续回到主机,带着低温来到蒸发器,继续与热空气接触,解析出热空气里的水分。

此时状态下的空调,一样有冷风出现,但是它的风速不可调,只有低风速出现;它的温度不可调,因为它要解析水分达到除湿的目的;另外,它的湿度也不可调、也不可见实时湿度,因为空调除湿的原理没有湿度检测。

尽管空调它的除湿状态有很多不可控,但是它一样可以吹出冷风,一样会带来室内的温度变化,这是由于天气闷热难耐,就是因为热空气里水分太大,形成了湿热空气,如果把水分解析了,减少了水蒸气,所以会觉得很凉快。

制冷和除湿状态,空调的运行区别?

前文已经介绍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制冷时,空调运行会随着室内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比如室内温度慢慢降低,空调主机会随之降低输出温度,减少压缩机的负荷,直到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空调主机就会停机。然后,当室内温度上升后,空调主机又将继续输出低温到室内蒸发器进行换热降温。

而空调在除湿时,空调是一直以最低温度(最大功耗)的状态输出冷量到蒸发器进行解析水分,可是室内的湿度没有预设值,所以空调会一直呈最大功耗的模式进行除湿,一直到你关闭该模式为止。

所以,空调在制冷和除湿时,它们最本质的区别是:

1、功耗的差异。空调在制冷时,由于空调会间歇性的运行或呈曲线式的下降输出功耗,而除湿几乎是没有变化时的持续输出功耗,所以制冷时功耗更低。

2、对空调的稳定性影响。在制冷时,压缩机会间歇式的运行,会得到热量的释放,而除湿时,压缩机几乎没有停歇的可能,所以空调在除湿时,对压缩机的稳定性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在日常使用中,该如何使用这两种功能?

以上的分析说明,仅仅是从基本原理出发做出的理论上的解释。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灵活运用,只要不恶性使用,是不容易对压缩机带来毁灭性损坏的。

1、空间降温,应该首选制冷,因为制冷可以选择温度、风量等,所以会带来空间温度很快的变化。

2、当室内比较潮湿或暴雨之后,湿热空气较大时,可以适当的运行除湿模式,结合外置湿度表或观察空调风口结露的程度,灵活运行除湿功能,这样可以缓解室内的潮湿。

3、在闷热的夏季,比如在山城、盆地地区,可以在关闭门窗下,运行除湿半小时后,关闭空调或调高空调制冷温度,这样也是一种提高舒适度和节能的方式。

总结

空调的制冷与除湿模式,虽然都能降温,但是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各个地区可以灵活的运用它们,让空调真正地为我们所用,给我们带来舒适、节能的体验。

最后,再告诉你一个使用空调节约用电的小窍门:除了配合使用除湿模式以外,在夜间入睡前提前20分钟开启制冷或定时2小时,还可以多使用“睡眠“模式,这样可以节约20%的电费,你可以试试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125.html